一、心理辅导站工作制度
1.系心理辅导站工作成员:
由组长和成员组成。其中成员包括系心理辅导教师、各班级班主任、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。每个班级设立男女两名心理委员,作为班团干部之一,心理委员一般是在学生自愿、班级推荐的基础上产生。
2.心理咨询基本原则:
根据心理学的相关依据,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包括:发展—成长原则、启发—自助原则、鼓励—支持原则、保密—守信原则、重大决定延期的原则。
3.工作宗旨:
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目的,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,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扰,提高心理适应能力,努力开发个人潜能,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宗旨,组织开展面向全系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的相关活动。
4.来访者须知:
4.1事先预约。
4.2准备好咨询的问题。
4.3咨询时要积极配合老师。
4.4咨询时间不超过40分钟。
5.心理辅导站规章制度
5.1心理辅导员应热爱咨询辅导工作,不断努力于专业实务、教学、服务与研究,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,并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。
5.2心理辅导员须收集有效资料,作为咨询辅导工作的依据。
5.3心理辅导员应严格遵循保密原则,未经当事人许可,不能泄露当事人的信息。
5.4心理辅导员只能接受其能力范围内的个案,不负责治疗心理疾病,有心理疾病(如抑郁症、神经官能症、精神分裂症等)的患者,在初步诊断后,推荐到专业性医院治疗。
5.5心理辅导员应与当事人建立良好关系,并尊重当事人的意见,不得为满
足个人之需而牺牲当事人的利益。
5.6心理辅导时的记录包括笔录、测验资料、信函、音像资料等均应作为专业资料予以保密,只有在当事人同意之后,才能提供给他人使用。
5.7心理辅导记录资料若用于咨询人员的训练或学术研究,记录内容必须改动,以保障当事人不被识别出来。
6.心理辅导保密制度
6.1除征得来访者本人同意,不得向其父母、教师、朋友谈及来访者的咨询内容和隐私;
6.2在报刊上报道来访者的典型案例分析时,须注意文字技巧,除本人同意外,不得披露来访者的真实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;
6.3除有关心理辅导人员外,不允许任何人查阅心理档案;
7.工作范围:
7.1个别心理辅导与咨询
7.2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与宣传
7.3团体心理辅导
7.4关注新生的心理健康
二、心理健康疏导流程
1.辅导员、班主任每周对本班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排查。排查情况填写在心理健康状况排查表中,并报送至心理健康辅导站。各班级辅导员、班主任首先进行第一步心理干预,了解情况,并且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,告知学生真实状态,从而解决问题。并将谈话记录反馈至系心理辅导站备案。
2.如第一步心理干预效果不明显,辅导员、班主任可在征求学生同意的基础上将学生转介给系心理辅导站,由辅导员、班主任与心理辅导教师共同进行第二步心理辅导,系心理辅导站做好详细记录。
3.如学生心理问题在系心理辅导站未得到及时解决,系心理辅导站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,将学生转介给院心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。院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对学生进行进一步心理辅导。将辅导结果及时反馈给系心理辅导站,再由系心理辅导站反馈给辅导员、班主任。
4.辅导员、班主任定期将学生情况与家长沟通,并做好详细记录。情况严重者,辅导员、班主任应通知学生家长对学生进行专业心理治疗。
三、心理辅导站教师工作职责:
1.深入学生之中,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发展水平,注意发现和协助解决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。
2.协助搜集学生资料,向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及时反映学生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。
3.推介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到学院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接受心理辅导。
4.支持学生建立心理健康互助组织,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讲座及团体活动。
5. 配合学院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工作,组织本系学生参加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开展的各项活动。
6. 指导各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工作,履行职责。
7.参与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组织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工作。
8.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特点,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。
四、辅导员、班主任工作职责:
1.学业辅导:学生的智能,学习态度,学习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三大问题,所以班主任应积极开发学生的智能,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,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。排除厌学、焦虑等学习障碍,提高学习效率。
2.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辅导:掌握正确的交往准则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,克服自卑、冷漠、猜疑、嫉妒等不良个性,培养学生合群、乐观的良好心理品质。
3.如班级内出现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,班主任积极了解情况,并报系部心理辅导站备案。
4.辅导员、班主任应与学生家长做好沟通工作,对学生在校阶段的心理状况共同辅导。
5.班主任加强与辅导员的联系,共同维护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。
五、心理委员工作职责:
1.学院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给予必要的系统培训,使其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、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调节方法。
2.负责关注本班同学的心理键康状况,掌握本班心理键康信息,营造班级心理健康氛围。
3.在班集体中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卫生知识,传播心理健康理念,主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。
4.对性格孤僻、家庭情况复杂、经济贫困、人际交往困难、学习困难等特殊群体同学要给予特别关注和帮助。
5.做好保密工作,严格保护同学的隐私,维护同学的权益。
6.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,若发现本班有危急情况发生应及时向辅导员、班主任汇报。
六、突发心理状况处理措施
1.确定需危机干预人员的具体情况:姓名、性别、专业、班主任和辅导员,同时安抚情绪。
2、联系班主任、辅导员,情况上报系部相关领导。
3、班主任联系家长,最后进行妥善处理。
4、资料记录。
【关闭】